《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5片精美套裝DVD
售價 1,800 元;活力感恩限量特價 1,550 元
( 本特價只實施到 11月5日, 以貴賓的e-mail或電話預訂先後順序為依據 )


活力文化咖啡館祝您天天活力十足!閤府安康!
╤40345台中市西區美村路一段705號
Tel:+886- (04)-2372-7129營業時間 Business hours: 12:00~21:00,
每週二 & 每月第一個週六、週日公休,特殊休館日會於本館網站上公佈
網站 Web-site: http://www.caffeforte.com.tw/
E-mail: http://www.blogger.com/sommer@ms4.hinet.net

公共電視2007年度鉅獻《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5片套裝DVD, 是台灣影視史上首次以人民為主體的影像台灣史。公共電視自開台以來,從來沒有一部紀錄片(甚至包括戲劇節目)製作時間這麼長(五年),所花的經費也非常多,簡直是用拍攝電影的水準來拍這一部台灣歷史的史詩,甚至可以說,在台灣電視史上,如此龐大而且嚴謹的製作,應該算是空前的。



在社會充滿對立與不信任的台灣此時此刻,選擇以台灣歷史為主題來拍攝,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但是公共電視秉持一貫的中立與多元觀點,這套影像版台灣史並不是從執政者或當權者的角度來詮釋歷史,也不是一個族群戰勝另一個族群的歷史,而是由各個族群的角度出發的記憶與反省。



每個畫面,出現的每個道具、服飾,背後都經過嚴謹的考據與研究,拍攝期間開了上百次製作會議,所有細節都經過歷史學者的確認與修改,務求符合史實。因此,這部紀錄片,簡直就是影像版的台灣史,不只可以當作孩子的歷史教科書,甚至是許多大人所必須彌補當年我們沒有修足的學分。



就如同製作單位所期許的:「如果說民族主義是歷經多次殖民統治的台灣難以化解的魔咒,那麼這部紀錄片在此時推出,是否能為台灣集體失序的精神除咒?不論先來後到,在這個美麗島嶼上共同打拼的幾大族群,是否終能學會以寬恕代替仇恨?上蒼無語,這是祂留給台灣人的功課!」



以人民為主體 重現打拚精神 光影轉動間的台灣歷史

製作人王亞維表示:「這套影像版台灣史不是從執政者角度的歷史敘述,也不是一個族群戰勝另一族群的歷史,而是由各族群的角度出發的記憶與反省。從開天闢地到民主化的過程總共規劃八集,是屬於這塊土地上所有老百姓克服困難奮發向前的歷史,定名為《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



為了讓身處現代的觀眾走入歷史場景,畫面上每一格的視覺呈現,都是編劇花了半年撰寫劇本,經過人類學學者、歷史學者審核定稿後,再由製作團隊資料蒐集,歷經導演、製片、攝影、美術與影音特效的沙盤推演,從前製討論、分鏡、勘景、修正、複勘、拍攝、動畫製作,到後製電腦合成特效處理,所呈現的集體創作成果。



「歷史一定要想像」
我希望能做到勾起台灣人民對歷史的興趣,瞭解自己的命運,知道現在的台灣是過去許多人走來的辛苦點滴----------符昌峰 導演

「台灣首例結合戲劇來講述史實的作品」
如果問我,身為導演為什麼想接這樣一部作品,我想我的出發點應該是對歷史的使命感!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人可以做的事-----導演 陳麗貴

「來不及重建的歷史」
越是多元的觀點,越是讓人瞭解歷史真相,我期待更多的是來自民間的庶民觀點----導演 鄭文堂



No.1 島嶼黎明
從舊石器、新石器到鐵器時代,台灣島上的人在不同的時期、地方出出入入,生命在此生根發芽,人類在此學習、適應和生存,建構起獨特的生命力。這一切隨著十七世紀的到來加快速度,開啟台灣歷史的序幕。十六世紀,葡萄牙商船發現位於東南亞海域的台灣島--福爾摩沙-美麗之島(Ilha Formosa)。

No.2 福爾摩沙
荷蘭人、西班牙人的短暫統治,台灣開始產生全島性的互動效應,進而產生第一個漢人政權,關鍵人物正是充滿傳奇色彩的鄭成功。歷經荷西到明鄭的統治與開發,台灣從原始社會邁入初期的商業與農業社會,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台灣承繼南島文化、文藝復興以降的西洋文明以及漢文化,有衝突、有融合、有侵略、有互助,台灣,也在先民篳路藍縷中,一步步踏上近代歷史的洪流脈動裡。

No.3 帝國邊陲
台灣被清帝國納入版圖時,清正?帝國盛世,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太平日子,但是對台灣這個化外之地的小島卻採取戒慎恐懼的消極治理態度。在朝廷眼中臺灣或許是個化外之地,但在先民的心裡這是無可替代的家園。由於民間蓬勃的發展和清國對外戰爭屢屢失利,清國政府不得不開始在台灣建城,並開放安平與淡水兩個口岸讓洋人通商。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個歷史的轉折點。

No.4 外海挑戰
戰爭後,台灣門戶洞開,西方的商人、冒險家、傳教士紛紛來到台灣。台灣社會當時對洋人還抱著懷疑和排斥的態度,身為一個傳洋教的「外國番仔」,走在街上,會被人吐口水、扔橘仔皮,甚至丟石頭。雖然基督教在台灣各地常常受到迫害,但由於傳教士的努力,教會的影響力還是在台灣逐漸擴散開來。隨著島上政權的轉手,無論漢人或原住民,他們的命運有更激烈而戲劇性的變化。設省後不到十年,台灣被戰敗的清帝國割讓給了日本。

No.5 烈日殖民
依據馬關條約,清帝國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台灣已成為日本領土的一部份,日人因台灣的歷史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及社會型態迥異於日本,乃仿效當時列強統治殖民地的方法。日本殖民統治的五十年期間(1895-1945),台灣歷史的發展呈現出兩個主軸,一方面是對殖民政權展開反抗,另一面也開始追尋、建構近代國家社會。1920年代是個轉捩期,日本統治台灣的政策在此時產生重大改變,台灣社會也開始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No.6 覺醒時代
隨著日本帝國對外擴張的腳步,1930年代,戰爭陰影逐漸籠罩台灣。
二次大戰後,接收台灣的國民黨政府視曾經加入日本軍隊的台籍日本兵為敵人,造成台灣兵的迷惘,「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我們是輸了?還是贏了?」即使在戰爭結束多年後,問號仍然在他們的夢魘中載浮載沉,揮之不去。

No.7 悲劇未央
大陸人與台灣本地人之間,隔閡與摩擦日益加深,民心日漸流失。在一次緝煙衝突中,引發二二八事件,成為台灣歷史上的大悲劇,且深深影響台灣的政治走向。1949年國府撤退入台,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力也趨於鞏固,九十多萬軍公教人員跟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使得台灣的人口結構產生了量變和質變,多元文化的發展又再一次在這個海島上進行相互的激盪和改變,有了更豐富的面貌。

No.8 航向民主
1970年代初期,台灣面臨內外重大變局。對外,被迫退出聯合國;對內,經濟發展逐漸面臨瓶頸,人民要求擴大政治參與的呼聲日益增高。隨著各項選舉的展開,民主運動益發洶湧,其間發生過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反對運動數度受挫,終而逐漸壯大,最後突破黨禁,促成解嚴。民主化的進程上,李登輝接著推動台灣省長與總統直選;2000年,台灣在李登輝的手中完成第一次的政黨輪替,民進黨籍的陳水扁以相對多數票當選第十任總統,政黨輪替也象徵了台灣向過去的一黨獨大政治告別。


拍攝完整幕後紀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總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