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夏到閃靈的在地流行音樂傳承/Ko Tsi-jin

新聞局於本週日在高雄舉辦解嚴二十週年「禁歌禁曲演唱會」,邀請文夏、豬頭皮、董事長樂團等老中青三代歌手,演唱戒嚴時代以各種理由禁掉的歌曲。

 許多作品被禁的一代歌王文夏在演唱記者會上表示,日治時代音樂才子鄧雨賢寫的〈媽媽我也真勇健〉,是阿兵哥最愛唱的歌曲,卻也被禁,「為了國家死,不能想媽媽。」當年新聞局負責禁歌,現任的謝志偉局長在記者會上代表政府單位向文夏鞠躬致歉。
##CONTINUE##
 文夏活躍於一九五○、六○年代的 Holo台語歌壇和影壇,錄製超過一千首歌曲,並主演十餘部台語電影,許多繼起的台語音樂人奉為一代典範,並受邀於近年造成風潮的「台客搖滾」演唱會上演出。

 林濁水談論「台客變奏曲」時,指出當年文夏等音樂人的個性和詞曲都非常溫馴,卻慘遭「國語人」打壓,只能怨歎命運弄人,是「哀怨的台客」;九○年代的台語搖滾則在曲風以及社會與政治意識上自覺反「國語人」主流,是「反叛的台客」;後起的閃亮三姐妹和5566等沒有什麼社會意識,就只是跳跳唱唱,是「快樂的台客」。

 所謂的台客音樂風源起於九○年代的新台語歌運動,林濁水將其反叛精神與稍後在中國興起的非主流搖滾並列為「華人音樂中最深沉動人的異數」。「濁水溪公社」樂團發行《台客的復仇》(1999),專輯名稱就充滿反骨氣息,本質上是反中國正統文化意識的自覺反動,新台語歌運動主將大都熱衷參與當時在野政黨活動,可為指標。

 這層反思中華文化正統的政治意識,目前在當年運動參與者和繼起音樂人身上,有了或淡化或強化的發展。
 想開發中國市場的,就卸除了政治意味,如伍佰,或者原本就沒有什麼政治意識的,如周杰倫(在台客票選活動名列前茅),兩人自覺或不自覺的反文化霸權元素表現在性格和曲風的酷,雖然著眼中國市場,但不會出現像S.H.E. 的〈中國話〉唱「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一樣露骨討好中國市場的作品,也不會變成上述只是搖搖唱唱的「快樂台客」。

 不往中國發展或者志在中國以外如歐美市場的,則持續參與政治活動,音樂內容也流露強烈的政治社會意識,如豬頭皮,以及正在美國參加重金屬搖滾巡迴演唱的「閃靈」樂團。這一派可以說是反叛台客的正宗傳承,更不會變成「快樂台客」。

 在台灣流行音樂史上,九○年代反叛台客的正典地位在於,確切接續了自日治時期三○年代以來歷經五、六○年代風華與八○年代復甦的在地台語歌曲演藝創作傳統,並融入國內外豐富多樣的音樂元素,憑著厚實的在地音樂傳承和充分的在地文化自信,從台灣到華人世界以至於歐美音樂重鎮,持續擴散其影響力。

 文夏在禁歌演唱記者會上表示,會禁掉〈媽媽我也真勇健〉這種歌的政府「囂掰無落魄的久」。當年政權如今在野,落魄不落魄可付諸公斷,不過,從文夏到閃靈,歷經戒嚴險峻年代的音樂脈動,倒還是虎虎生風,蠻「囂掰」的呢!



七○年代校園民歌的美麗與哀愁/Ko Tsi-jin

七○年代中後期校園民歌懷舊演唱會即將於七月舉行,藉此時機重溫一下台灣流行音樂史的重要印記,也是深綠顯學音樂政治學基本教材。

 校園民歌興起時,正是 Holo台語歌曲(以下簡稱台語歌)的低潮期,由於一九六○年代盛極一時的台語電影於一九七○年代初崩盤,席捲全台電視觀眾的黃俊雄布袋戲隨後也遭政府禁播,失去了兩大展演舞台,再加上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推行「國語」政策逐漸全面收割成果等因素,台語歌市場遂轉趨消沉。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華語電影取代台語電影成為市場主流,連《養鴉人家》等鄉土電影主角也滿口華語,主唱當時高票房的瓊瑤「三廳電影」系列多首主題曲的鳳飛飛,其母語為台語,展現了華台語雙聲帶的歌唱努力與才華,開創日後台華語流行音樂創作能量交匯的先聲。

 一九七○年代,台灣外交事件連連,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以至於保釣運動,台灣各界化悲憤為行動,中華民族主義情緒全面發酵,「唱自己的歌」的精神與策略就在揚棄東西洋再製「靡靡之音」情調聲中,為所謂「校園民歌」定調,穿著樸素、風格清新的歌手所演唱的華語創作歌曲蔚為風潮。

 然而,就在台灣流行史刻下深邃痕跡的同時,校園民歌風潮也留下重大遺憾,那就是未能吸納 Holo台語和客家台語等在地歌唱傳承,使得「民歌」一詞由於欠缺在地傳統元素而顯得單薄且尷尬,使得內容厚度跟不上自我追求的精神內涵,幾年之後做為一個音樂運動的形式強度便無以為繼。

 這個遺憾要等到一九八○年代中期蔡振南的《心事誰人知》和江蕙《惜別的海岸》等專輯紅遍大街小巷、創造了台語歌新一波熱潮後才開始獲得補正。

 在政治形勢上,相對於校園民歌時期的中華民族主義,此時,台灣民族主義隨著解嚴與社會力釋放逐漸抬頭。經過一九九○年代初期,陳明章、林強、伍佰、陳昇、朱約信等人前衛搖滾風格的新台語歌運動,以及江蕙一九九二年百萬專輯《酒後的心聲》裡(華語流行樂界創作者和製作者)對傳統台語歌感傷抒情路線的強化,前衛和傳統的雙主線並進發展,確立了台語歌和華語歌鼎足而立的流行版圖,也使得在今天,全面汲取在地能量的流行音樂成為台灣大眾娛樂市場的最活躍部門。

 在台語長期備受限制的大眾娛樂傳播史上,台語歌曲在所謂的「民歌」風潮缺席,就某種結構意義而言,是歷史的必然多於偶然。其實,台語歌在一九七○年代之前,從日本時代開始,在街坊、電影、電視的演藝空間早以形成潮流,是自然盛大的「民歌」光景,在其暫時陷入低潮的「無民」期間,華語民歌興起,帶著某種替代性的莫名美麗與哀愁的況味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總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