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廣州星外星文化公司
出版: 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ISRC:CN-A65-09-342-00/A.J6
發行日期:2009/05/05

01 夢回西藏
02 金色的草原
03 夢中的達瓦卓瑪


04 神香
05 月光下的布達拉
06 走出喜馬拉雅
07 藏香
08 鄉戀
09 班禪大師
10 崩金梅朵
11 雪山阿佳


祝賀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星外星印廠牌繼《迷藏》之後,重磅推出:《瑪尼石》雪域天籟 聲動人心 10組各具特色美妙嗓音 1張極美的藏歌合輯 《蘇曼的夜晚》製作人姜宇耗時兩年傾心力作 《阿姐鼓》錄音大師蘇前親自混音。

瑪尼石,藏地特有的聖物。在延綿雪山,在曠野,在村落,在時間的長河裡,如同藏族民歌天花落雨般遍佈,帶著人們的信仰、感情和希望,帶著日月雲天的靈光,源遠流傳,凝成藏族文化特有的神奇。

專輯《瑪尼石》特邀數位最優秀的藏族歌手傾心獻唱:蘭卡措充滿張力的美妙嗓音描繪《金色的草原》;曲珍將何訓田作品《神香》演繹得意味十足,登珠的《班禪大師》美麗悠遠,充滿無限的慈悲和關懷,瓊雪高亢灑脫的《走出喜瑪拉雅》;澤郎多傑深情款款的《夢回西藏》,看見美麗的《月光下的布達拉》,三木科的歌聲中嗅見神秘的《藏香》,《塵埃落定》主題曲演唱者四郎拉姆的演繹純真自然,洛桑頓珠的音色渾然天成的圓潤亮麗,雪蓮三姐妹、藏紅組合和聲完美。

——各具特色的質樸嗓音,原汁原味的雪域天籟,最值得期待的藏歌珍品,讓耳朵一次領略!


瑪尼堆
  瑪尼堆多為白色石頭的堆積。常常呈方形或圓形置於山頂、山口、路口、渡口、湖邊或寺廟、墓地,用於祈福,成為當地人們的保護神。在西藏原始的苯教中,人們認為萬物皆有靈性。而白色崇拜中當然少不了白色的石頭。在佛教傳入西藏後,人們堆瑪尼堆又進了一步,一般不再是純粹的白石。人們把那些本來就被認為賦有靈氣的白石再刻上佛經或佛像,使這些白石更賦靈氣,成為瑪尼石,以求保佑和庇護自己。
                        
瑪尼石
  瑪尼石大小不一、形狀不同,大的如山,小的則可以放入掌心,或圓或方呈天然狀態。除了顏色多為白色外,其質地也大不相同,有石灰岩,有矽質岩,有漢白玉等等。最初堆成的瑪尼堆規模可能不會太大,但按照高原上人們的傳統習慣,路過瑪尼堆時,他們會口中念念有詞,呼喚天神,祈求上蒼的恩賜與神靈的保佑,去除災難,得到幸福,並圍繞瑪尼堆轉一圈,再添上一塊石頭。即使沒有石頭,也會添上動物頭顱或角或羊毛,甚至自己頭髮之類的東西。這樣,經過長期來往與此的人們不斷添加,瑪尼堆的規模會越來越大。

  刻在瑪尼石上的內容一般都與藏傳佛教有關。有佛經,其中以六字真言居多,還有其他一些吉祥語言,還有佛像、神像等,也有動物或妖魔鬼怪,內容非常豐富。人們不僅將瑪尼石置於自己經常轉經或出入的地方,而且有些人還會把瑪尼石當作聖物供在家中,或者帶到遙遠的朝聖之地。瑪尼石還作為人們的保護神或被嵌在牆壁,或被掛于房上甚至有的地方還專門修建了供奉瑪尼石的殿堂,殿內四周嵌滿了瑪尼石。

  巨大的瑪尼石需求量,造就了瑪尼石刻藝人和藝術。與瑪尼石的崇高地位迥異的瑪尼石刻藝人遍佈西藏各地,他們的社會地位卑微。雖然他們以此為生,但每刻一塊瑪尼石,他們也會虔誠地向神祈禱。按照朝佛轉經人的要求,他們會刻以相應的內容。所謂熟能生巧,正是這種長期的磨練,藝人們的石刻技藝不斷提高,逐漸到得心應手的境界,形成不同的風格,使瑪尼石刻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藝術石刻。從技法上講,有線刻、減底陽刻、淺浮雕以及綜合技法等。而這些技法又分別流行於不同的地區,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風格,如昌都、阿裡地區多有線刻、減底陽刻,拉薩、日喀則地區流行淺浮雕。當然,這種技法上的區別並不是絕對的,每個藝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風格,即使是同一個藝人,他在不同的石頭上雕刻出的同一神靈也會千姿百態,因為在他們看來,重要的是對佛的虔誠的心意。

阿姐鼓錄音大師蘇前 親自混音.締造令人躅目原生態音樂大碟
各具特色美妙嗓音,一張極美的藏歌合輯,《蘇曼的夜晚》製作人姜甯耗時兩年傾心力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總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