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Mart Adds WMG MP3's. Napster Next?

2008/5/7

WmgThe Warner Music Group family of labels has widened its full catalog mp3 offering to include WalMart.com. Previously Amazon was the only North American based download provider with the catalog.

Hypebot reported yesterday that WMG was about to broaden its DRM-free program to include other sites. Last month WalMart drop all tracks from WMG, Universal and Sony BMG and took its digital store DRM-free. EMI and a limited number of indies provided content until this morning when WMG effectively doubled WalMart.com's catalog.

As it does at brick and morter, WalMart is...

competing on price with all tracks a 94 cents (up from 88 cents last month) and album downloads from $7.98 - $9.22. (By contrast iTunes generally prices at $.99track/$9.99 album and Amazon's offers variable pricing that is occasionally lower than WalMart but often hits $.99/$9.99.) Indie music plays only a minor role on WalMart.com also mimicing in-store content.

WMG's move puts pressure on the other label groups and download stores to move more rapidly towards all DRM-free. At yesterday's Digital NARM, a spokesperson for Napster hinted that they would go DRM-free within a month.

WMG Set To Broaden DRM-Free Offering
2008/5/6

Wmg_3EXCLUSIVE:
As Digital NARM opens in San Francisco today, sources are pointing towards Warner Music Group broadening its DRM-free mp3 offering beyond Amazon. Variable pricing appears to have been a major reason for the hold-up including demands by WMG, Sony BMG and Universal for higher prices for new and hit product.


With WMG dropping demands that most download stores would not agree to, plus mp3's from EMI and the indies, a tipping point should be
near that forces Sony BMG (who are rumored to be close to following WMG's lead) and Universal (whose offering is unpredictably selective) to follow.



電台vs.音樂新媒體
作者:

Terry
2008/5/6

有朋友曾經聊起,電台是媒體,電台播放音樂並無需因此承擔高額的版權費用。唱片公司也普遍認為電台的播出是音樂傳播流行的最重要媒體。而互聯網音樂服務擔負著音樂新媒體的角色,卻要因此負擔巨額的版權費用,似乎唱片公司並不完全認同它目前的媒體價值。

或許我們可以說新媒體還處於起步階段,沒法與具有幾十年歷史的電台媒體相提並論。商業方面雖然是這樣,播出形態和受眾群的差異並不完全如此。

互聯網音樂電台,目前一般把Streaming形式的都粗略的歸入音樂電台,包括Playlist、單曲點播、直播、Podcast均屬於此類。事實上大多數直播電台也是傳統電台在互聯網平台的衍生,譬如口碑非常不錯的BBC Radio1。而Playlist、單曲點播、Podcast對聽眾來說可控性比較強,可點播、重播、快進、跳過,這是目前傳統電台所不能實現的。消費者的主動選擇性是增強了,推薦的力度就不如在傳統電臺上的被動接受強了,尤其是新音樂發現的力度方面。目前各種新音樂發現系統其目的也可以說是為了再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弊端。

Radio 另一方面,傳統音樂電台的接入方式決定了它比目前的線上音樂服務要廉價、便捷的多。無需高成本的電腦設備,在農村、汽車、野外均能收聽到,相比互聯網電台即使用手機訪問,也還得有流量費用和穩定性問題,更何況目前手機內置電台功能的也已普遍。調頻電台還在區域定位上更精準。

從聽眾情況和商業來看,舉個實際的例子:
北京音樂台FM97.4:根據2006年的報導,日平均收聽使用者數105.5萬,聽眾數126萬,獨佔聽眾41.7萬。

一聽音樂網:目前是國內訪問量最大的音樂Streaming服務,預計日平均UV約250萬,月訪問用戶數超過2000萬。

假設兩者的用戶群平均每次收聽時長相同,北京音樂台的聽眾超過80%在每日收聽,而一聽假設總用戶數為5000萬每日僅有5%用戶訪問,聽眾的忠誠度相距甚遠。從日平均實際聽眾數來看,北京音樂台信號能覆蓋的地區僅為北京市,也就是說除非一聽每天的聽眾在北京的占到40%以上,其到達率才可與FM97.4抗衡。商業方面更是差距甚遠,FM97.4按其廣告價格推算,日平均廣告收益按5萬RMB計算,收益也會是1ting的數倍,如果按單位聽眾產生的廣告收益來算的話,那就真的是千里之外了。在這方面,如We7下載服務,期望採用類似電臺賣廣告時間的方式去改變互聯網音樂服務的劣勢。

從目前這些情況來看,唱片公司恐怕難以以近似於音樂電臺的媒體眼光去看待線上音樂服務,或許更可能把它看作為低廉的媒體。在媒體發展迅速的國家,這個差距就更為明顯。今年英國的一份數位娛樂調查報告中顯示,收聽傳統電臺的聽眾佔據了51%,而在網上使用音樂電臺既streaming服務的僅18%。

線上音樂服務不斷在技術和模式上的創新探索,像Last.fmPandoraYobo…去縮短與傳統電台媒體價值的差距。傳統電台除了紛紛開設線上音樂電台外(青檬音樂台國際廣播電台網路音樂台….),還在嘗試發展DAB數位音訊廣播新應用。呵呵,好在中國像北京音樂台那樣的強勢音樂媒體並不多,電台賣藥也遠比播音樂帶勁。

Webware 2008
作者: Terry
2008/4/24
今年的Webware top100 評選結果出來了,與音樂相關的10個服務:


2008-04-24_214207


老牌的Live365也入選了,看來在歐美互聯網電台的收聽率的確比較高了。微軟的Zune很多人用嗎?

難念的數位音樂經
作者: Terry
2008/4/24

數位音樂已經逐步成為我們收聽音樂最主要的形式,數位音樂的消費也是持續在增長。然而對於玩家來說也就除了Apple等少數幾家外,都會覺得這本經並不那麼好念。

唱片公司眼看著日益下滑的收益舉手無措,唯有拿起法律武器來個殺一儆百,順便再向員工開開刀。數位音樂服務商則不是為版權問題煩愁,就是為商業模式擔憂。

這幾天剛收到一封MP3tunes的email,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CEO Michael Robertson(前mp3.com創始人)誠懇的請求用戶購買他們的付費服務或者聲援他們的服務是合法的。事情的起因是因為EMI在去年年底開始起訴MP3tunes侵權。


Mp3tunes分2部分,一部分是 sideload.com,另一部分是 mp3tunes.com。mp3tunes.com提供的是音樂存儲、管理和傳輸服務,使用者可以在mp3tunes存儲自己收藏的mp3,並且通過各種終端獲取,但不提供存儲的分享功能。sideload提供40萬首以上的歌曲“免費下載”,但並不能下載到本地,而是直接轉存mp3tune.com對應的帳號。

EMI-Sue-Mp3tunes.com雖然音樂並不能被實質上的下載,但多樣化的遠端終端機獲取方式已經弱化了使用者的下載需求

。(截圖:EMI訴狀)。訴訟的焦點集中在存儲上,Michael曾質疑如果是因為存儲問題,他認為Google Page同樣具有存儲mp3的功能,甚至Gmail也一樣。說到這,就在上月MCSC起訴Baidu時,媒體也有披露百度有存儲音樂檔的嫌疑,其中最有意思的YY系列例證。

就在同時,數位音樂領域的專家Gerd Lenhard宣佈在5月1日將暫時關閉他去年創立的Sonific。Sonific有著好的創意,產品本身也是值得稱道。只是在現有的產業環境下,生存也成問題更別說賺錢了。


總之,服務商埋怨唱片公司墨守成規,目光短淺,唱片公司埋怨服務商走灰色路線。在中國這個現象恐怕更為嚴重,還處於起步階段的音樂產業,恰巧趕上行業的變革期,企業的生存環境惡劣,唱片公司與服務商的信任關係也走到了邊緣。可能看似只是錢的問題,實質牽涉著媒體環境、消費行為、文化背景、法律、政策…一連串頭疼的問題。

Emme 黃伊汶 - 渴求
dL:Emme黃伊汶 - 渴求

    相隔三年再出碟的黃伊汶(Emme)再戰樂壇,以偶像天后麥當娜造型重振“Sing”威,高價聘請歐洲人氣打碟天王楊振龍編曲,新碟在德國混音,大玩今年潮爆Party Musi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總裁 的頭像
    葉總裁

    ☭ marselip0910 叶俊华™

    葉總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