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失業兩樣情 媒體: 聯合報

馬上前: 【2008-01-05/聯合報/C2版/高雄縣新聞】
失業,活不下去 喝農藥自殺 記者邱英明∕旗山報導

水泥工死意堅,妻嚎啕大哭:「你一走了之,我們孤兒寡母怎麼活下去」?洪姓水泥工失業半年多無收入很愧對妻兒,昨天他喝農藥自殺,求死意志強烈,身後留下妻兒3人;洪妻哭著說「無頭路,再找就有,何苦要一走了之」,聞之令人鼻酸。


馬上後: 【2008-12-08/聯合報/A1版/要聞】
失業科技人 上山撿垃圾找快樂 記者林秀美∕高雄市報導

失業潮讓不少原本事業有成的熟男熟女,頓失依靠無所適從,有人變禿頭,有人自傷或自殺未遂。不過,也有失業的電子新貴,自我調適轉變心境,每天到高雄柴山撿拾垃圾,「就當作做公益」。

四十歲的孫國祐,原本在高雄加工區一家知名的電子公司服務,當了十三年令人欽羨的「科技新貴」,十二月初意外遭到解雇;「我沒想過有失業的一天」,他無奈地說。

多了一份壓力的他,每天到柴山登山撿垃圾,以此調適身心,沉澱自己;他自問「我幹嘛憂鬱?」與其痛苦過一天,不如快樂過日子,「撿垃圾讓我很快樂」。有很多山友誇他的義行,「年輕人,不錯哦!」


Buttons - The Pussycat Dolls feat. Snoop Dogg

一樣漲價兩樣情 媒體: TVBS

馬上前: ( 2006/4/18 12:07 TVBS新聞 )
超貴!油價漲2元 最快今公佈

油價又要上漲,中油向經濟部提初油價調整提案,為了平衡虧損,傾向一次大幅度調價「2元」,可說是近年來調漲幅度最大的一次,而且最快在今天就會宣布,雖然還沒有確定漲價,但加油站已經湧進大批民眾。

一大早加油站就湧進大批人潮,因為油價這回不但要漲,可能還一次漲2元,創下歷史新高。

中油向經濟部提案每公升調漲2.5到2.7元,目前兩種方案,可能一次調漲2.5元;另一則是分兩階段調價,假設以每公升調漲2元來計算,民眾平均每次加油40到50公升,油費就會多出將近100元,累積開銷相當可觀。

駕駛:「我覺得都不要漲,最好是都不要漲。」駕駛:「這樣每天跑下來,多個幾十元,1百元都有。」

駕駛:「該開還是要開。」

除了汽油、柴油調漲之外,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燃料油也將跟近,這波漲幅約達到1成,何時啟動,最快今天有會答案。


馬上後: ( 2008/05/27 TVBS新聞 )
政院擬降稅 汽油可能只漲4.5元

擔心油價大漲衝擊太大,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晚間邀集財經部會首長漏夜開會,研商要降低汽柴油貨物稅25%-50%,如此一來油價漲幅也會跟著縮小,比方原本可能調漲6.2元的汽油,貨物稅降25%的話,汽油將會變成只漲4.5元。

降低油價大漲衝擊,財政部準備好了!賦稅署長許禹哲:「我們數字都算出來了,看你要降多少?」 擔心油價一口氣漲太多,行政院長劉兆玄召集財經部會首長挑燈夜戰,研商降低油品貨物稅25%-50%,這樣一來油價漲幅就會跟著縮小。 原因很簡單,市面上汽柴油售價,每公升都包含了6.83元的貨物稅,還有1.5元的貨物稅,一旦貨物稅減徵25%,每公升汽柴油成本可以少掉1.7元,因此未來原本要漲6.2元的汽油,扣掉1.7元,變成只漲4.5元;而原本要漲6.9元的柴油,可能只漲5.2元。許禹哲:「汽油啊柴油啊(降貨物稅)最多50%,25%的話 (大概短收的稅收),還有看(減貨物稅)幾個月啊。」

財政部賦稅署估算,如果貨物稅連續降3個月,國庫預計會短收50、60億的稅收,民國94年底,也曾機動調降汽油貨物稅3個月,一旦週四院會正式通過,汽油漲 幅將會縮小,民眾負擔也能夠減少,但是能夠維持多久,有沒有其他負面影響恐怕還需要評估。



兩篇文章,兩種洪蘭 媒體: 天下/遠見(作者:洪蘭)


馬上前:
50元買最後的尊嚴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餃子店的老闆常用舊報紙包冷凍水餃,我在煮餃子時,便順便看一下報紙,不浪費時間。

有一天看到一個讀者投書〈生命最後的尊嚴〉,原來一位男士失業,一家四口用100元過一天,這位讀者去他家時,偶然在他的撲滿裡看到一個50元的硬幣,就拿起來搖一下,男主人靦腆地說:「那是生命最後的尊嚴。」

當時,他並沒有聽懂這句話的意思,以為表示家裡還有點儲蓄,後來在電視上看到這位男士帶著孩子燒炭自殺了。

他去他家,看到那個撲滿空了,桌上有張發票:炭,50元。他才瞭解那天「生命最後的尊嚴」是什麼意思。

這真是悲慘,令人不勝唏噓,就像上戰場的勇士留最後一顆子彈給自己一樣,讓自己能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

翻過報紙,另一面是財大氣粗的大老闆擁著兩位美女,說他們公司尾牙花7億,頓時覺得這版面很刺眼,急忙跳過去,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再翻過去,看到今年花燈要花1.3億,政府要薄海歡騰、普天同慶。這時只覺得很憤慨了,人民已經在用最後的50元來維持他的尊嚴了,政府卻還拿著人民的血汗錢在做繁華的假象,像這樣的新聞,實在是看不下去。

政府的錢應該用在為老百姓謀福利上,最基本的福利就是人人有飯吃。飯都沒得吃,點什麼花燈呢?燈應該點在老百姓的心中,不管這個世界多黑暗,只要老百姓心中是亮的,這個國家一定有前途,假如表面上歌舞昇平,老百姓心中泣血,這假象又能維持多久呢?

務實的教育政策才能點亮心燈

從神經學上,我們知道要改正一個行為,不是說NO就可以使這個行為不發生,還必須找出要的行為,用要的行為去取代不要的行為。今天政府只是宣揚不要自殺是沒有用的,必須替人民找出一條生路,他們才會不自殺。

目前政府有兩件事必須要做,一是整頓治安,許多人被地下錢莊逼得走投無路,或一生積蓄被騙光而選擇自殺,政府應大力掃除詐騙和討債集團,先把前門的狼跟後門的虎去除,然後從務實的教育做起,給人民一技之長。

現在世界的潮流是非技術性的產業外移,移到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工資低廉的地方,剩下來的是技術性的產業,國家的經費應該投資到提升國民的技能上,以維持國家的競爭力。

但我們的教育沒有趕的上時代的需求,政府常說財政困難,要削減教育經費,關掉偏遠小學,但是卻有錢辦花燈來討好選民,專做煙花一現即逝的「燒錢」事,我們應該把這些錢用到基礎教育上,使國家強起來。

「富在山中有遠親」,當國家富強時,不論叫什麼名字都有人上門來做生意。

莎士比亞不是說:「名字是什麼,玫瑰換成別的名字一樣地香?」

把納稅人的錢用到教育上,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冰島、芬蘭、愛爾蘭都是我們的榜樣,國家強了,人民有飯吃了,燒炭自然就絕跡了。希望在這新的一年,政府能以蒼生為重,用務實的行動,點亮老百姓心中的燈。



馬上後: 《天下雜誌》 405期 2008/09/10
與其抱怨,不如放眼未來 作者: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沉溺於抱怨,只會驅走身旁的朋友。為何不放眼未來,用正向思考面對每一天呢?

開學了,又一批新生進來。因為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是現代社會成功的第一要件,所以我們借了一個同學在礁溪的老家,去那裡泡湯、埋鍋造飯、大灶燒水,過一天童子軍的生活,讓大家彼此認識。在大家很快樂地淘米、洗菜時,我注意到有一個學生總是一個人,如果她走過去想加入這個團體,雖然一開始時她在這團體內,但是一轉眼,她又落單了,好像打不入核心。

吃完飯,大家去散步時,我就特意找了她同實驗室的人來問。學生說,因為她喜歡抱怨,聽久了,大家心情都不好,心情不好,影響讀書的效率,所以就對她敬鬼神而遠之了。我想起她進實驗室後,第一次跟我說話就是要求換椅子,說不符合人體工學,坐了不舒服,還告訴我,學校有責任提供她一個安心讀書的環境。想不到一個聰明、漂亮、有能力的人會被這種人格特質打敗。

抱怨趕走朋友

我在美國讀書時,有一次去一個父執輩的教授家中吃飯。他告訴我,嫉妒是人的天性,中國是個苦難的民族,人人都受苦,有人日子過得好一點時,別人常會眼紅而惡意中傷,所以長久以來,中國人學會了把不好的地方講出來,以消除別人心中的嫉妒,但是這種話在別人聽起來就像是抱怨。美國人不喜歡聽抱怨,老闆東西交下去後,他要的是成果,不是過程中的挫折。他說,抱怨就像口臭一樣,自己從來不覺得,但是別人受不了。一句話從我們口中出來,自己聽到了叫抒解心情,別人聽到了就變成抱怨。人都是只注意到別人的口臭,不會覺得自己口臭,所以他告誡我不可在別人面前抱怨,人喜歡跟快樂、笑口常開的人在一起,因為心情是會傳染的。他說,抱怨久了會找不到朋友,在美國這個社會,沒有朋友,你可就真的有事可以抱怨了。

事隔多年,這位老前輩已經作古了,但是他的話真是金玉良言。在台大時,有一次英文課,老師放了羅伯.甘迺迪的競選演說,他說,「有些人看到目前的情況,問:為什麼是這樣?我則是夢想到未來的景象,我問:為什麼不是這樣?」

看到八三○遊行,我不免想,為什麼要沈溺在抱怨聲中呢?八年的沉痾不是三個月的藥可以起死回生的,為什麼不用正向的眼光來看未來呢?在生理上,出力時是無法出聲的,拉縴的人都很安靜,因為他要用力拉著沈重的大船向前行。他們會告訴你,只有用力向前行才能到達彩虹的另一端。 (洪蘭 是曾志朗妻子 )



馬上自己找出路 媒體: 聯合報/晚報


馬上前: 【2007-04-19╱聯合報╱社論】
青年悲歌:起薪不如十年前


勞委會最近公布社會新鮮人起薪統計,宣稱漲幅創下近三年「新高」。但如果想聽實話,大學畢業生起薪兩萬六千元,其實比十年前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還低。「新高」的數字魔術,掩蓋不住台灣社會在時光隧道中「倒退十年」的真相。

十年前,大專畢業生初進職場,輕易就能領得三萬月薪;如今,年輕人不僅工作機會變少,薪水還不增反減。若把每年百分之二的物價上漲率計算進去,大學畢業生薪資實已不到十年前的八成。簡單地說,新世代年輕人面臨的是一個「家道中落」的台灣,閃亮的台灣經濟奇蹟已成明日黃花。

如果台灣看不到自己的倒退,就請看看左右鄰國。日本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五萬五千元台幣,香港、新加坡和南韓都超過四萬元;台灣不止敬陪末座,而且遠遠落後。尤其南韓,十年前社會新鮮人的薪資與台灣同屬中段班,但它近十年名目薪資成長超過五成,台灣卻原地踏步。一抬頭,我們看到的只是人家衝刺揚起的塵埃。

高等教育投資培植的人才,卻無法從就業市場獲得相稱的回饋,追根究柢,是台灣在市場需求和人才供應兩端都出了問題。台灣的大學教育十年來極盡開放、快速擴充,大學錄取率超過九成,研究生一年亦逼近廿萬人,人才供給端的膨脹遠超乎計畫。此時,如果台灣經濟發展也能保持等速成長,即足以吸收這些人力;可惜,我們這一階段的經濟陷入本土迷思,鎖國僵化,壓抑了企業開拓的雄心,也澆熄了經濟成長的火力。人才供應端的加溫,遇到市場需求端的熄火,結果是導致了高等教育成果的十年貶值,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恐怕還未到谷底。

十年的變化,不是屈指一瞬的事,也不是錯失一個環節就奄忽間一敗塗地;台灣十年的停頓與失落,是一次又一次錯估形勢、一次又一次政策失誤所造成。從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到陳水扁的「積極管理」,若只視為兩代主政者對兩岸政策的保守思維,未免過於輕忽其為害之深重;可怕的是,十年來全球經濟快速整合,台灣卻獨抱冷戰時期的對峙心態,自外於全球化潮流。主政者自以為能以「獨」抗「統」,其實是以「本土化」排斥了「國際化」。試問: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被貶低的工作價值,難道不是在我們忽略的國際競爭中失卻的嗎?

這一代年輕人,是在富裕的環境中出生、成長,但蛻去幸福、舒適的青少年期,他們卻迎頭撞上低薪資、高失業的社會門板。這種「先甜後苦」的倒退人生,何其殘酷!

這些年輕人應該要問:是誰竊取了他們的願景?撇開人力培植與經濟發展的失衡不談,僅看近幾年執政者的自私與浮誇,為討好特定對象的預算一編數百億,綁樁買票的建設經費一擲百億,主政者面對財政赤字累累,從來臉不紅氣不喘。這些,不都是在透支下一代的未來?包括最近朝野競相加碼的老農津貼,價格已喊至每月萬元;政客買票,債務卻留給後人買單,年輕世代果真要默默承受嗎?

十二年前許信良提出「新興民族」概念時,即使不同意其主張的人,也不能否認台灣正處於一片向榮好景。但曾幾何時,台灣不僅失去了昔日的榮光,失去了蒸蒸日上的動力,卻呈現十年衰退的老態。今昔對照,台灣容顏和氣勢的變化,從「台灣錢,淹腳目」到「大學生找嘸頭路」,能不讓人心酸?

事實上,這十年,台灣若能保持平均百分之四到五的經濟成長,我們大學畢業生也可以和港星韓一樣拿到四萬月薪。可惜,這麼低調的要求,也被大話連篇的主政者給毀滅了。台灣家道中落,卻只換得統治者變成大富大貴,年輕世代面對自己的艱難人生,要問誰討公道?



馬上後: 【2008-10-20╱聯合晚報╱社論】
危機中靠自己找出路

股市持續探底,經濟持續不景氣,越來越多人擔心這一波不景氣會帶來經濟衰退,全球資本主義再一次面臨嚴峻考驗。等待經濟景氣復甦,是每一個人的期待,但是如果景氣在短時間內無法馬上復甦,且人已處於困境中,你要怎麼辦?

經濟不景氣,大家都要求政府快端出有效政策。政府是該做點事讓景氣恢復,或者說是讓景氣快一點恢復。但現在的問題是,各國政府法寶盡出,仍有束手無策的時候,因為現在已是全球資本主義的問題。在全球化的環境之下,面對盤根錯節的經濟和金融問題,單一政府的作為效果有限。即便是美國這樣對全球經濟舉足輕重的大國,也是焦頭爛額。期待政府拿出解救經濟的良方,不太可能立竿見影。現在的情況是,在危機中,民眾必須要自己幫助自己了。

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工廠、企業關門,可能有更多人失業。最近很多媒體開始挖掘「不景氣中如何自救」的故事,有些上班族拚命進修考證照,希望增加一技之長;也有失業者在短暫消沈之後,咬著牙自己另尋出路。這幾天報紙刊出「航空公司座艙長開早餐店」的故事,就是很好的啟示。任何人只要自己不放棄,就算在困頓中,只要願意放下身段,願意動腦筋找創意,付出更多努力,還是會有出路。

電影「海角七號」的熱潮還在繼續延燒,導演魏德聖在最困頓的時候,如果沒有堅持下去,如果沒有在困頓的時候不斷找靈感,今天我們也沒有機會欣賞到這樣好的國片和一個動人的故事。光靠政府的國片輔導金制度,不可能會有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歷程,如今已得奧斯卡獎的大導演李安也曾走過,可見危機和困頓亦可能是成功的動力。

這個世界變得太快,快到超乎人們的想像。現在已經沒有「鐵飯碗」、「金飯碗」這些名詞,以前從來沒有想到會失業的行業,現在都有可能裁員。這一波不景氣何時結束,沒有人知道,危機隨時存在。誰能堅持下去,誰能在危機中想出創意,誰就有機會度過危機。如果只等著政府讓景氣恢復,等著政府端出政策救自己,恐怕就要在這一波經濟大浪中被淹沒了。危機中,大家加油,還是要靠自己!



一種柳丁 兩種解釋 媒體: 聯合報/晚報

馬上前: 【2006-10-23/聯合晚報/2版/焦點話題】
《社論》 大官吃香蕉,要五塊給三塊


蘇揆帶頭,政府官員排排坐,吃香蕉,為滯銷的台灣香蕉打銷路。蘇揆點名各部會要努力訂購香蕉,各部會在幾天之內就訂了幾萬斤的香蕉。溫暖、感人嗎?我們倒認為是「官大學問大」的馬屁文化!

想一想,這畫面大家不都很熟悉嗎!每次一發生水果滯銷,政府官員不都拿這一套劇碼表演嗎?從芒果、柳丁到香蕉,都曾經因為生產過剩而價格慘跌。尤其是香蕉,像這樣的滯銷都不知道已經發生過幾次了,可是,相同的事件一再發生,官員的因應劇碼完全相同。

不就是「產銷失調」造成的嗎?為什麼農政單位無法事先預判、事先防止?非要等到價格慘跌,才要靠政府官員、靠學校、軍隊和監獄,搶救香蕉價格呢?被這樣質問,農政單位必然兩手一攤說,去年價格好,蕉農今年要搶種,那也沒辦法。如果經過這麼多次的滯銷教訓,農政單位還沒有用科學方法管理產銷,不能發展出防止農民搶種的有效宣導,那要政府幹什麼?

說到產銷失調,就連政府單位下單搶救蕉價,恐怕都是另一種「產銷失調」呢!怎麼說?政府各機關透過農委會農糧署訂購香蕉,但農糧署卻調不到貨,而農民則說,完全沒感受到政府機關採購的效益,香蕉照樣賣不出去。農民還質問,為何不直接向農民採購?這恐怕就說到問題重點了,連政府機關的採購都卡在產銷通道上,就可想像產銷制度問題有多大條了!更何況,政府機關採購那幾萬公斤的香蕉,又是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採購,對蕉價到底有多少幫助?再說,現在靠著新聞熱度,各機關學校還會配合採購香蕉,到了下個月呢?

說到這,還有個問題。中共在國台辦的指令下,對岸向台灣一口氣採購兩千公噸香蕉,且是以每斤十元到十二元的價格。相較之下,行政院的採購量與價錢,真是小巫見大巫了!前總統李登輝也說了,要解決產銷制度問題,不能靠官員排排坐吃香蕉。這是今年的水果滯銷劇碼中,唯一不同的場景。不過,政府要是再拿不出辦法,下次水果滯銷時,農民根本不會找政府求助,而是直接找對岸幫忙了。那時,就別怪中共趁機搞統戰了。


馬上後: 【2009-01-08/聯合報/A11版/民意論壇】
自助人助 她家柳丁賣光光 黃維斌∕服務業(桃縣楊梅)

最近大家都在吵柳丁滯銷的問題,說一斤三、四元都賣不出去。我有一個同事家裡是務農的,今年她家的柳丁一斤賣十三元,全部賣光光還不夠。一定有人好奇怎麼做到的?

首先,她老公不管種什麼一定不下農藥,有人會說,不用農藥蟲會吃呀!她老公的觀念是不貪就好,有多少收多少,所以人家可以收三千斤的,她家可能只收不到二千斤,但是沒農藥大家吃了都健康呀。

而且他很懂得利用土地,人家柳丁園就整片柳丁,但是他的果園有文旦、紅柚、柳丁、火龍果等,旁邊還有竹筍、冬瓜、南瓜、地瓜、茄子等十數種蔬果,一年四季都有收成,就算今年某種產品跌價,也還有其他的收成可以支應。

再者,賣也是種學問,盤商價格都低,她家的農產品大部分都是全家出動,一通通的電話,一個個的詢問,待她下班之後再一包包親自送,常常都送貨送到半夜。因為沒有農藥,品質又好,所以不管是公司同事、客戶、朋友、左右鄰居,甚至他小孩的同學朋友都是她家的忠實顧客,我從來也沒看過她家有任何農產品滯銷過,都是賣到不夠賣,人家還催著要買。

在產地價格低的時候,農民們是否想過走出來自己賣呢?在外地上班的小孩,有試過替父母賣自家的農產品嗎?還是只會罵政府,只會等收購、等補助、等錢從天上掉下來。



活不下去到自助人助 媒體: 聯合晚報

馬上前: 【2007-10-12/聯合晚報/3版/話題】
馬反擊謝:笨蛋,問題是經濟 記者蔡佩芳、唐孝民/台北報導


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復出談話,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隨即發表書面聲明,提醒謝長廷「笨蛋,問題是經濟!」請謝長廷把注意力放回民生經濟,馬英九在聲明中表示,「民進黨已經執政快八年,要辯論,就先辯論台灣的民生經濟問題。」

馬英九在聲明中批評,謝長廷的眼中,民生經濟不重要;失業率居高不下不重要;國家財政惡化不重要;孩子們的教育不重要;一年四千多人活不下去而自殺不重要;只有「台灣國」最重要。


馬上後: 【2008-12-08/聯合晚報/A2版/話題】
《社論》 自助助人:絕境求生之道

這兩天,很多人從平面或電子媒體上,認識了一位遊覽車司機。這位運將大哥的故事廣受報導,因為他本來是客運公司的董事長。公司財務出問題,董事長困坐愁城,最後想起自己還有一張大客車駕駛執照,於是放下身段,重新出發,開出一條生路。網路上留言,有人稱這位「董事長司機」是英雄。

自助助人,是這一波風浪中的絕境求生之道。從銀行總經理到電子公司老闆,很多過去領到令人眼紅的高薪的企業精英,最近紛紛主動減薪,以示與公司共度難關。這是殘酷現實之必然,但從某個角度看,台灣還是一個有人情味、遺留著互助互挺的移民性格的社會。這項珍貴的特質,曾幫助台灣走過九二一地震傷痛和SARS重創,也是此刻最重要的社會資產。

藍勝上萬點 媒體: 經濟日報


馬上前: 【2008-03-18/經濟日報/A2版/財經要聞】
《社論》 蓄勢待發


眼前的台灣經濟格外詭譎難測。一方面美國次貸風暴不斷發酵,不僅令美國經濟失色,甚至其權威經濟研究機構NBER判定美國已陷入二次大戰後最嚴重的衰退;而且還透過不良金融資產輸出及對外進口大減兩個管道,讓包括日本、中國大陸、歐盟等重要經濟體深受波及。由於其中大多是我們的重要貿易夥伴,台灣也必須面對此一「輸入型的不景氣」。另一方面,週末的總統大選,不論其他方面如何,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至深且巨。因而論斷股價消長、經濟成長率盛衰者,都由於這個變數,做出截然相反的預測。就股價而言,若藍勝將上衝萬點,這是相當一致的推論;也有人鐵口直斷,倘若綠勝,指數將慘跌至6,600點左右。至於經濟成長率,許多機構原先樂觀預測今年可上看5.5%,目前則被悲觀氣氛籠罩,認為恐怕會落到3.5%之譜。

不過我們的看法較此更為激烈:如果民進黨繼續掌權,八年的苦日子即使略有好轉,台灣經濟的格局可能難有大破大立,則在國際經濟烏雲蓋頂的抑壓之下,今年的情況或將不甚樂觀。但若政權輪替,由臥薪嘗膽八年,而且完全拋棄其「戒急用忍」的前領導者的國民黨執政,連綿十年的鎖國政策一夕打破,則股價將不僅萬點而已,經濟成長將猛然揚升,非區區5.5%可以拘限。

有幾個理由支持此一論點。首先,全球一片鬱悶的低氣壓,正等待一聲霹靂打破悶局。而環目四顧,唯一的突破口正在台灣,豈不將吸引四方的力量,齊來此間覓其用武之地?

其實數周之間,將有高達數兆資金活水湧入台灣的說法即甚囂塵上,連馬蕭團隊亦曾明指4兆資金即將流入。其來有自:在次貸風暴爆發之前,由於日本等國堅持低利率實質上為負利率政策,國際間熱錢滾滾,四處尋找獲利機會。次級房貸此一惡質資產無孔不入,即多拜其所賜;中國大陸股市狂熱、人民幣迭迭升值亦與此有關。但次貸風暴摧毀大部分獲利機會,反而處處引發泡沫破滅危機,許多熱錢紛紛逃離是非之地,找尋安全可靠的避風港。

環顧全球各國,數年來風光一時,股價、匯價齊揚者,目前反而高處不勝寒。過去八年,深受鎖國之禍的台灣,一方面與世隔絕,本身潛力無法發揮,一方面施政無方,百業蕭瑟,股市、匯市皆疲弱不振,屈居各國之下,因而恰巧成為特別封存的一片秘密花園;只要一朝鎖國政策打破、治國能力提升,就會活力迸發、光芒四射。總統大選正是這一個重要的關鍵時刻。

其次,數月以來,密切觀察馬謝雙方的政策主張,我們本以為不論何人勝出,鎖國政策均將打破,而國內政風與治國效能也都會完全一改扁政權的積弊,大見起色。但愈近大選,謝陣營的面目愈為混沌;他原先亦步亦趨甚且後發先至追隨藍營的開放腳步,當他選擇「一中市場」為抹紅對手主軸,借屍還魂地大搞「台灣意識」、爭取中南部老農、中高齡勞工的弱勢族群選票,開放之路已完全扭曲;我們已不知道一旦當選,在備受基本教義派牽掣、裹脅之下,鎖國政策能打開多少,兩岸關係有多大改善。而且從其選戰完全放棄經濟政策,重回本土路線,大玩恐嚇手段,其未來治國的能力、對經濟民生的用心,也令人憂心忡忡。因此,要期待這個綠色政權打破沈沈的積鬱,機會大為降低。

反之,馬陣營雖然一路走來,對於共同市場在現階段可能招來的疑慮始終不察而授人以柄,卻正顯示其打開鎖國政策的決心;而其以「愛台12項建設」為主軸的經濟政策,雖然被認為少有新意,卻也充分顯示其扎實穩步前進的施政作風。尤其在馬陣營中許多技術官僚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則專業人才必無所缺。綜觀這些條件,台灣蓄積多年的機會,也是今日舉世悶悶唯一可以期待的機會,勢將在其手中實現。

一旦機會實現,國人多年來驅馳海外的資金,台商手中無比豐沛的資金,各國投資者各處撤離尋覓良機的資金,將全部匯聚於此,則股市、匯市之洶湧澎湃、奔騰飛揚,何可限量!

一旦台灣的大鎖打開,活力迸放,商機湧出,每一個企業都將面對前所未見的機會,每一個國人都會進入充滿希望的時代,近悅遠來,台灣的地緣優勢、產業潛能、人才薈萃,必將為這個寶島上的無數子民開出一個嶄新的紀元;則5.5%,股市上萬點,何足道哉。但這一切,都繫於一次大選。不知台灣人民會如何選擇?


馬上後: 【2009-01-04/經濟日報/A2版/財經要聞】
《社論》 提餿主意的請閉嘴

去年最受關注的國內經濟議題,應該是股價的大幅下跌;我們也和大家一樣希望今年股市不要再這麼淒慘。然而有這種期望,並不表示政府可以不擇手段來拉抬股價。過去半年政府拉抬股價的政策,應是馬政府最大的敗筆之一,不僅造成了政府基金的虧損,暴露了決策的反覆和無能,而且官員還說了不少謊言。然而近來有一些政策的發展與一些重要人士的談話,卻暗示過去錯誤的股市政策可能還會繼續下去,實在令人擔心。

去年馬政府股市政策的基本錯誤是不該護盤而護盤。劉院長11月接受訪問時說,邱副院長告訴他,東亞金融風暴時政府護盤能夠成功,是因為美國上揚,我們可搭順風車而成功把股價拉上去;而現在美股自己就是風暴的核心,所以我們用老招式護盤,更可能會陪葬。這個看法相當正確,馬政府上台之後若能依照這個看法而不亂為股市護盤,就可以避免很多錯誤及損失。可惜劉院長提到這個看法時,政府已不當護盤好幾個月,而股價跌幅還大於外國。劉院長和邱副院長這個正確的看法,竟變成像是為政策的失敗找藉口,實在可惜。

令人擔心的是,即使在劉院長講了上述護盤難以成功的看法之後,政府各種護盤的政策仍未轉向或停止,例如國發基金仍要借錢來買企業股票;財金部會仍急著降低遺贈稅及其他稅負以吸引資金回流;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則主張要設立資本市場基金,撥用證交稅或借郵政儲金來買股票。這些積極護股價的餿主意不只違背劉院長前述看法,它們所依據的道理也多不正確。

很多人可能直覺地以為,政府該像維持一般物價的穩定一樣,也努力維持股價的穩定。例如在政府提出撥用外匯準備來成立主權基金的構想時,某位現任總統府財經顧問的學者即曾主張,政府可在外資賣股時買進,而在外資要買時賣出,以安定股價。這種主張就像古代維持糧價穩定的平準法。然而政府要穩定糧價是保護農民和平民,以免穀賤傷農而穀貴傷民。我們配合外資買賣而買賣以穩定股價,難道是要保護外資?

股價比一般價格更具投機性,也更該由投資者自負盈虧。如果政府可撥證交稅為股價護盤,難道也該撥土地增值稅、地價稅和房屋稅為不動產護盤?或該撥營業稅和所得稅來安定企業存貨的價格和勞工的薪資?

政府只有一種情況可能必須干預股價,就是股價非理性的下跌已嚴重威脅到金融的安定。這種情況先進國家的對策也常只是暫停交易讓投資者冷靜下來。只有像東亞金融風暴時香港受到國際投機者攻擊的情況,政府才會直接大舉進場買股。我國股價下跌半年,股價指數已腰斬,此時股價再跌,對金融的威脅已不像剛開始下跌時那麼大,那麼讓人措手不及,因此政府更無大幅介入的必要。

包括證交所董事長在內,有些人主張政府介入買股的理由,則是現在買可以賺,甚至可以賺幾倍。但若必定賺錢,人民為何不自己買?民間為何不會自己成立基金募資來買?民間有的是資金和投資人才,為何要由負債累累而沒有人才的政府,違法挪用外匯準備和郵政儲金,或者向人民募資成立基金來買股?事實上很少人敢說股價不會再下跌,這些企業也都不會倒。所以投資股票的風險還是很大,政府絕不可隨便舉債甚至動用人民的外匯準備及郵政儲金來為股市護盤。

政府倒有一種辦法可以保證賺錢:若股價再跌或有企業要倒,政府就再投入更多錢;若政府負債太多就借更多錢甚至印鈔票來還;則遲早股價和物價會漲上來,而讓原來買的股票表面上看是賺錢的。這是政府買股和人民買股最大的不同,也是人民不願買股時,政府高層會有政府買股必可賺錢之信念的潛在原因。但用另一次泡沫或通貨膨脹來讓政府買的股票可以獲利,國家和一般人民卻要因此而受害,絕非正常的政府所該為。我們不希望政府走上這條路,所以反對政府亂介入股市,更反對政府用任何名義舉債或挪用外匯準備及郵政儲金來介入股市,請提餿主意的人閉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總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